为增强师生劳育知识,帮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劳动精神与劳模精神的内涵,5月13日下午,建筑与艺术设计系邀请遵义“通草堆画”第三代传承人李跃在德艺楼综合教室为师生们作了《匠心筑梦 以劳育德——非遗进校园劳动教育》主题讲座。全系20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。
活动现场,李跃带来“通草堆画”作品——“遵义会议会址”。所谓“通草堆画”,是遵义特有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,主要以药用植物——通草作为原材料。该技艺以素堆法为主,有设计、制图、切片、雕刻、成形等多道工序。活动一开始,李跃先向大家描述了“通草”与传承“通草堆画”技艺的缘由。
现场展示的通草、“通草花发簪”作品与“通草堆画”制作工序
“可以说,通草堆画诞生在遵义,最初就和红色文化联系紧密。”李跃说,传承这门技艺,主要受自己外祖父的启发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李跃外祖父左靖先生游历浙江时见有艺术家在通草上绘画,受此影响,他突发奇想,决定用通草来“堆”画。经过数月探索,左靖终于用通草片制作出第一幅作品——“遵义会议会址”,一经问世便深受喜爱。李跃称,其外祖父后来制作的多项作品,被挂进了一些重要场合,凭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魅力,“通草堆画”很快走出国门,销售到多个国家,供不应求。
为了外祖父毕生的心血,同时也为了振兴遵义的非遗技艺,李跃辞去外地工作回到遵义,跟着母亲一起,学习“通草堆画”这门手艺。“通草堆画全靠手工操作,做一幅作品需要10天以上,有的甚至需要一两个月,所以需要耐住性子学。”李跃称,为了创新,他自学了剪纸技艺,将其和“通草堆画”相结合。直至2007年被列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李跃已成为“通草堆画”的第三代传承人,而他的作品,也多以遵义会议、娄山关战斗等革命先辈的事迹为素材,深受前来遵义参观的游客喜爱。李跃表示,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更好地宣传和讲解遵义,在发扬“通草堆画”工艺的同时也能将遵义的红色基因和红色故事传播开来,让外界了解遵义的红色文化。
“通草堆画”作品图片
报告中,李跃解释了创新融合红色文化元素和剪纸技艺的过程,目的是让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的生机。为让大家认识“通草堆画”的文化元素,他通过现场PPT所展示的百幅图片显示,“通草堆画”以药用植物通草作为原材料,通过设计、制图、切片、雕刻、成形等多道工序,以手工制作“穿针引线”,能创作出反映人物情态、市井百态、居家生活、水域文化、节庆民俗为题材的各类作品。
劳动最光荣,奋斗最幸福。此次讲座让大家明白,新时代青年应树立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的观念,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劳动责任感和工匠精神,提升专业素养、职业能力,深切体会劳动的价值,在劳动中激发创造力,在拼搏奋斗中彰显青春的蓬勃力量。